期待教師能專注於學習活動的設計,而不是電腦軟體技巧的呈現!炫或有趣的呈現方式或許有助於引起動機,但哪是點心而不是主食!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 資訊科技對教學是否有成效?而是資訊科技
-
如何被運用於教學? How they are used?
-
被誰運用? By whom? (Teachers,Students)
-
使用的目的為何? For what purpose?
-
讓工作更方便更有效率
-
提供新的教學/學習方式
-
提供分享互動平台
over sold, under used. 廣告宣傳太多 實際效益尚未看見!
注意電腦沉迷的負面(社會)效應!
教師應該花更多時間於教學設計而非資訊科技的練習!
每次教育改革的推動,當成效不彰時所遭受指責的對象往往是教師無法配合推動?老師所擔心的是:
- 電腦科技相關能力的學習!
- 教學方式的改變!
- 所需投入的時間與心力!
- 運用電腦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效?
大多數老師都是直接應用現有網路教學資源於教學活動中。
對於自己能應用網路軟體設計修改教學單元的能力缺乏信心。
要完成一個所期待有效的科學活動教學單元,需要學習太多新的軟體或程式技能耗費他們認為無法負擔的時間與精力,更是讓教師感到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
以製作完整彈簧受力簡諧運動網路教學單元為例. 物理教師需要懂得:
- 網頁製作軟體以設計學習單元/撰寫內容(FrontPage)
- 繪圖軟體繪製對應的彈簧系統(小畫家/PhotoShop)
- 如何在網頁上加上數學方程式(MathType)
- 繪製科學函數圖形:如正弦函數的軌跡(Gnuplot)
- 處理實驗數據: 如 excel
- 上傳檔案到伺服器(Ftp/網頁介面)
- 更進一步:設計動態網頁DHTML或物理動畫
- Forte/ VisualAge for java/Jbuilder/Visual J++
- Authorware/Director/Flash
- 資料庫/script(PHP/perl…)…
教師的負擔太重了!